乐至县历史名人简介: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谢无量,四川省乐至县龙门乡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童年在父(安徽芜湖县知县)任所就读,12岁诗文完篇,因厌弃八股文,好读史籍和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学说。1896年维新人士汤寿潜携马一浮至安徽,谢无量从汤就学,与马订交。次年考入南洋公学(交大前身),为教授蔡元培所器重。课余,与马一浮创翻译会社编印《翻译世界》杂志,介绍世界名着和社会科学。因结识维新派章太炎、邹容、章士钊,参加《苏报》、 《国民日报》编辑,爱国学社讲演活动,并与四川同乡杨玉詹、苏中、廖世勷等人图谋发起四川革命。1903年苏报案发生,章太炎、邹容被捕入狱,谢无量去日本,在西京补习日、英、德文。此时马一浮由美来日,赠英文版《资本论》,为谢无量研习马克思学说之始。1904年回国,任芜湖安徽公学教授。次年,与马一浮游镇江、焦山、杭州,博览文澜阁《四库全书》。1907年任北京《京报》主笔,时段芝贵以重金买歌妓杨翠喜献清宗室载振,获任黑龙江巡抚。谢无量撰文揭露,御史赵启霖亦奏章弹劾,段革职,《京报》被迫停刊。谢无量返上海,与周紫廷等创蜀学会。常在报端撰文评论时政。1909年谢无量回川,任存古学堂监督(即校长),兼授词章一科。继在四川高等学堂讲授国文和外史。10月谢无量和张澜、蒲殿俊等参加立宪运动,代四川省咨议局撰《国会请愿书》。1911年清廷宣布川汉铁路国有,川民激愤,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谢无量和张澜、蒲殿俊、杨沧白等投入保路运动。
1912年夏,谢无量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着书10余种,1917年经杨庶堪、熊克武介绍,谒见孙中山,谈论融洽,对所着《孙文学说》提出建议,中山欣然采纳,后专函敬重,约往会谈。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屡邀任教,均辞不就,仍留上海着述。五四前,谢无量与李大钊订交已久,五四运动开始,常为《新青年》写诗。此时,谢无量受孙中山实业救国影响,曾以《民权报》、《独立周报》、《神州日报》主笔薪资伙办安徽水东煤矿,数年后因资金问题停办。1923年谢无量南游广州,值孙中山成立大元帅府,筹划北伐及改组国民党,因留任广州大学教授,谈及社会革命,建议孙中山以俄为师。是年秋,谢无量与孙科、陈剑如奉孙中山命为代表,持函去沈阳见张作霖,达成讨伐直系曹锟、吴佩孚协议。月余,讨直胜利,赴天津会冯玉祥、段祺瑞、胡景翼等,转述孙中山旨意。1924年孙中山任命谢无量为大本营秘书长。10月23日,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11月7日,孙中山到上海,邀谢无量同行。12月4日,孙中山在天津肝病复发,嘱谢无量先去北京相候,及孙中山到北京,病重逝世。谢无量赋诗哀悼,参加葬礼时,与陈毅相会,指着在场的党政要人对陈毅说:"靠这些人革命不会成功的。"
1926年7月,谢无量应聘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历史系主任,讲授《历史研究法》,提供以唯物史观研究历史,驳斥唯心史观。一学期后,有进步学生被捕受害,谢无量迫离上海。1928年返上海任教中国公学,讲授世界革命思潮等课。1930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次年,去广州访李任潮,时有政治分会制度,李任潮领两粤分会,谢无量告以:蒋不可恃,分会不可撤,南京不可往。李任潮被吴稚晖等游说诱惑,不听忠告,遂被囚于南京。同年九·一八事变,谢无量在上海创办《国难月刊》,建议改组国民政府,团结民众,一致抗日。继改月刊为晚刊,撰文痛斥蒋介石、汪精卫不抵抗政策,刊被迫停办。此时,爱国人士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组织救国会,宋庆龄、鲁迅、杨杏佛、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谢无量积极参加。1935年谢无量回川,写成《建设四川意见书》,提出强邻虎视,国势日艰,一旦变生不测,沿海将不可保,建议开发西南,计划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措施,颇为详尽,殊川中军阀割据称雄,不予采用。
1937年3月31日,谢无量以中国公论社社长名义,根据乐至旱情资料,编发《四川灾情特刊》,呼呈中央拨款赈济。七·七事变,八·一三战争爆发,谢无量转移香港,准备投奔异母弟缅甸曾僧万慧。殊被杜月笙监视。不久,特务持蒋介石手令,胁迫谢无量回川,1940年到重庆,继后称病居成都,以卖字为生。次年应邀任复性、灵岩书院特约讲座。1942年先去青城疗养,继赴江油游览,均留有诗词翰墨。9月任四川大学城内部中文系主任、川大夜校文学院院长、南林学院特约教授,讲授《中国汉以后学术思想变迁史》。次年去雅安小住,尝有诗词与被软禁的刘芦隐相唱和,虽流言四起,不屑一顾。
1947年国民政府圈定谢无量为乐至县国大代表候选人,9月回县,正式当选。国大开会期中,谢无量托疾少参加,会未比即去上海。1949年2月到重庆,应熊克武、但懋辛邀请,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长。
共和国成立,谢无量应聘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任川西行署参事、川西博物馆馆长、成都市人民代表。1952年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1956年1月参加全国政协第二届二次会议去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谢无量感慨地说:我一生早年得孙先生得知,晚年得毛主席礼遇,非常幸运!8月应聘人民大学特约教授。1960年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勤奋好学,涉猎经史百家、佛学、玄学,所著《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妇女史》、《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楚辞新论》、《古代政治思想》、《诗经研究注释》、《佛教历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再论李义山》、《汉语拼音方案读后》及有关诗词的专着等数十种,或被大学作为教材,或被书局收入文库。鲁迅着《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都曾引用谢无量论述。谢无量治学之余,尤精研书法,融合古代碑帖,自成一体,川中名胜古迹都有书法、木刻、石刊,手书诗卷亦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影印问世。谢无量回县所书屏联、市招甚多,惜经变故散失。
1964年12月7日,谢无量逝世,终年80岁,葬八宝山公墓,国内各大报及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报纸均有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