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sen:荷兰人的放空哲学

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匆忙的一天就跟着展开,刷牙洗脸、准备早上的会议、慌乱地用过早午餐,接着埋头工作直至傍晚,下了班后似乎也一刻不得闲,担心错过每一份讯息及资讯。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日子过得奔忙,追求高效率、讲究事事都要有意义。


在步调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有个缀着缤纷花色、散发着迷人风情的欧洲国家,发展出了一种对抗喧嚣繁杂的生活日常及压力的方式——“Niksen”。这个来自荷兰的生活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与实践,只需要“什么事都不做”就行了。不论是闲晃、发呆放空、环顾四周,或仅是按下播放键让音乐萦绕房间,只要是“没有目的性”的事,都是实践“Niksen”的好方法。

名词释义



占龙头地位的荷兰文词典《Van Dale》在“Niksen”底下只简单地定义为:什么也不做。尽管不定代名词niks在十八世纪已普遍使用,Niksen似乎是相对新的用语,是从口语使用中慢慢演进出来的。已知最早的使用范例出现在1920年代。无所事事的人有时被称为Niksnut,意思是(语气可能是开玩笑,也可能是认真)这个人一无是处。不过这个词现在挟着正面意涵卷土重来了──荷兰人正拥抱一种生活方式,亦即虚度光阴未必就直接等同于浪费生命。

Niksen可以跟一些词合在一起用,例如:zitten (te) niksen(最常见)、staan(te) niksen或lopen (te) niksen,分别表示一边Niksen一边坐着、站着或走路。终极境界当然是liggen (te) niksen,意思是一边Niksen一边躺在床上、沙发上、草地上......以此类推。

Niksen:把高速运转的生活,调慢速度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一位致力于研究“幸福感”的社会学教授鲁特・凡霍芬(Ruut Veenhoven)这么解释Niksen:“想像自己单纯地坐在椅子上,或望向窗外。”所谓的“正念练习”(mindfulness)或许是希望我们能够活在当下。

而Niksen更强调的是为自己腾出一段时间,并且深切地去感受自己的存在,让自己纷飞的思绪漫游也好、将脑中的杂讯一扫而空也行,就是不要专注在“行为”的细节。凡霍芬也提到:“并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不论利用什么样的方法,透过反覆尝试,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放空法”才能真正地放松下来。


长期研究压力与倦怠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至善科学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训练部主任伊芙・艾克曼(Eve Ekman)也认为,从相关研究来看,练习Niksen能够为情绪及生理带来好处,例如减轻焦虑程度、预防老化等。而这些其实都鼓励着那些生活总是行程满档、过于劳累的人为自己空出一些时间,尝试让全身完全放松、脑袋彻底放空的Niksen练习。

就如《灵魂急转弯》中的22号,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片刻里体会到活着的真谛;也如《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中的小莉,离开了恬淡释然、人人称羡的生活,只为再次感受生活的悸动之处。或许不是只有功成名就、怀抱远大理想,才必然称得上“成功”。

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什么也不想不做,不再一心想着“做这个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好处?”,仅是静静呆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听着自己规律的心跳,感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算只是等待一杯咖啡煮好、午休时间用完午餐后还剩下的15分钟,或是回家途中等待红绿灯,这一次试着不拿起手机、不浏览讯息、不烦恼待会的会议。享受只为自己“空白”的时刻,再让这些空白,为人生填上更多色彩。

《无所事事的哲学》,Annette Lavrijsen



保护你的休息时间

预防你自己和其他人像推土机一样铲平你精心规划的休息时间。如果诚实说出自己的个人需求,就等于优先考量自己的利益──而那又有什么不对?更直接一点发挥荷兰人的本色,不要害怕说不。对方一开始可能会失望,但他们至少知道自己该作何感想。只是要确保你在措词时谨慎一点,不要把场面弄得很尴尬。

直言不讳。如果有人找你帮忙,你可以直接说:“抱歉,今天我没办法帮你。”诚实说出你的难处:“我最近很忙,所以我为自己规划了一段迫切需要的自由时间。”不要试着编出一串你为何不能答应他们要求的理由,因为在别人看来那可能会像拙劣的借口。

保持单纯。如果你不想讲得那么详细,就单纯地说:“很可惜,恐怕我不能帮你做那个。”你这样说表明了你的回答可能让对方失望,而你在拒绝时也并不开心。

维持开放选项。你可以加上一句:“我现在不行,但之后有计画/活动时,请再考虑找我。”你的拒绝不表示他们未来不能再询问你,只表示这当下你无法帮忙。

亲口拒绝。文字讯息是造成误解最恶名昭彰的元凶之一。打电话给对方,或是如果他们跟你在同一间办公室,你可以很快地去找他们一下,让他们能听见你的语气,看见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千万别展现出防备或攻击态度;让他们知道这事无关乎私人恩怨,只是你当下爱莫能助。

让你的行事历能放进Niksen

  • 以Niksen为优先:每个工作日拨出约20 分钟,周末则每天拨出2 小时。不过别再执着于精确的时间长度;关键是每天都要安排休息时间。
  • 详细安排时间表:事先计画你打算在每项工作上花多少时间。如果你在分配时间前完成,就把这当作无所事事的机会之窗。
  • 要务实且严格:你应该要能够完成你排进行事历的所有活动。如果你必须为了一项预期之外的事而划掉Niksen,就把它挪到另一个时间。
  • 在工作之间,要留一些时间给预期之外的延误、偶发状况或纯粹只是放空。这种空间也能保护你免于在晚上或周末加班。
  • 安排时间进行每周回顾:如果你不时时停下来、拉远距离看看大局,你最后会拼命赶进度,忘了自己原本规划的休息时间。
  • 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分门别类:运用不同颜色的标签,让你能一眼看出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均衡,然后你就能因应状况去调整。

《无所事事之必要》的实验,Olga Mecking



找一天,试着回覆每一封电邮、讯息和通知。就像克里斯.贝利在《最有生产力的一年》一书中所描述的,试试看每天从早忙到晚。熬夜加班一直到周末,完全不休息。

然后另外找一天,“别把手机带在身边,想休息时,找一件可以让大脑漫游一下,让注意力稍微放松、简单愉快的事情做。”然后观察自己在这段期间内每一天的精力状况。

也许你根本不需要做这实验,因为结果太清楚了。你八成会发现,当你没有频频查看手机的时候,你的精神状态最好。

贝利说:“一样东西很刺激,不表示它能令我们快乐。”他指的不单是我们的手机。“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多体会一下这类东西带给我们的感受。”

如果你愿意利用机会去进行Niksen,相信你会为原来自己对无所事事很有一套感到吃惊。也许你会发现你已经做了不少Niksen,但现在你可以做得心安理得,因为你知道这么做是为自己好。

也可能你根本不觉得自己是无所事事,只是休息了一下,或是找到空间来发想新点子。

练习Niksen 有点像学习别的新技能,当我们乐在其中、抱着玩心去做的时候,往往也是表现最佳的时候。

来自北欧的3种“慢哲学”


首先是来自丹麦的“Hygge”概念,让自己在任何环境里,都有变得“舒适”的能力。

然后是瑞典的“Lagom”概念,以“一切都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的心态对待生活。

最后是荷兰的“Niksen”概念,这个字面意思是“无所事事,或毫无用处地做某事”,不用刻意什么都不做,只要记得没有目的,四处闲逛,无论是发呆、看看周围的环境,或听听音乐都行。

这既不是身心灵人士强调的“正念”(mindfulness),也不是彼得‧魏尔许(PeterWalsh)从断舍离收纳观点强调的“减法生活”“极简主义”,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标签,能够比较完整地包含丹麦人的Hygge、瑞典人的Lagom、荷兰人的Niksen、缅甸的有机农场、法国的哲学咨商、科隆群岛的潜水,甚至伍迪‧艾伦对速读的厌恶,最接近的概念,应该是“慢哲学”(slowphilosophy)。

——别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