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竹编是在晶莹的瓷器外面用竹丝编织而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它在成都的主要产地,位于成都市所辖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镇。平乐古镇的建镇历史已有2000多年,历史上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这里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是川西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和文化走廊。从地理条件上观察,平乐镇群山环绕,四周都是苍翠的山峦,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平坦而秀丽的绿色小盆地。尤其是当地多达4.5万亩的竹海,更为瓷胎竹编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川素有“竹乡”之称,因此远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竹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竹跟四川人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平乐镇瓷胎竹编在清代时已闻名遐迩,当地生产的“竹丝扣瓷”工艺产品远销巴蜀地区及全国各地。
竹海
瓷胎竹编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一是选用上好的景德镇白瓷为胎,然后紧贴瓷器外表用竹丝进行编织和包裹,使之成为一种别致的工艺品。瓷胎竹编对慈竹的选用比较讲究,一般是选择两至三年生光滑无斑的上等慈竹,刮去竹子外面的青皮,用刀剖开,使之成为一块一块的竹片,然后进行晾晒。最后再经过手工或机器,把晒干的竹片加工成均匀的竹丝,染上需要的颜色,瓷胎竹编的原料就算准备好了。用四川慈竹进行竹编加工,具有软柔光滑且坚韧耐用的特点,一直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
瓷胎竹编盖碗茶具
制作瓷胎竹编工艺品时,艺人怀抱洁白光滑的景德镇瓷器,小心翼翼地用五彩竹丝一层层编织。长长的竹丝像毛线一样,在艺人的手指间显得既柔滑又听话,起底、翻底、翻顶、琐口……按照一道道工序编织下来,一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就算完成了。平乐瓷胎竹编在编织的过程中,由于工艺精湛,从外表上完全看不见竹丝与竹丝之间的接口,因此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平乐瓷胎竹编是由一根特别长的竹丝一次性编织完成的,凸显出工艺的高超与成熟。
中国文化旅游网平乐古镇瓷胎竹编实考
平乐瓷胎竹编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过一次技术革命与飞跃,当时成都竹编厂一位技术骨干,已经73岁的林绍清师傅来到平乐选购竹子,看见当地民间有很多艺人在从事瓷胎竹编生产,深受感动,于是就把自己一生的绝技传授给一个叫李万东的艺人,后来李万东又带了许多徒弟,于是瓷胎竹编工艺就在古镇平乐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材料的准备:制竹篾
现在,平乐古镇从事瓷胎竹编工艺生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平乐镇同乐村的芦沟和金河村等地。20世纪80年代,平乐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0多家,仅古镇老街上就有红星、万家及江西等好几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万家竹编厂拥有技术工人三、四百人,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
材料的准备:编织
平乐镇瓷胎竹编历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它集中了中国瓷器和传统竹编工艺的优点,使这种产品非常具有东方情调。尤其是瓷胎竹编中的酒具、茶具、花瓶及文房用品更是弥漫着淡雅清新的东方气质与文化,深受海外市场的青睐。
中国文化旅游网平乐古镇瓷胎竹编实考
平乐镇于200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这也为瓷胎竹编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极具川西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技艺,平乐瓷胎竹编一方面重视技术革新,比如竹编图案更加精细丰富,汇集山水、人物、花鸟等等,使每一件瓷胎竹编都像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另一方面,也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整理挖掘。相信通过人们的努力,平乐瓷胎竹编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不断深入人心,得到发扬光大。
中国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英语里的“china”是“中国”的意思,而“china”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瓷器代表着中国。
竹子挺拔清秀、枝叶婆娑、虚心劲节,从傣家的竹楼到江南的竹廊,从清新曼妙的丝竹乐器到质朴典雅的竹制家具,竹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竹编艺术是传统的竹制品之一,它是以竹子为原料,编出各种花纹图案,制成各种工艺品的形式。
一直以来,人们在探索一种艺术形式,将瓷器和竹编结合到一起,而瓷胎竹编的出现,弥补了这项空白。瓷胎竹编又称“编篾扣瓷”,开始于清道光年间,它的编织技艺以“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为特色,竹丝依胎而成,随凹随凸,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弥漫着淡雅清新的东方气质与文化。
“中国的竹编在四川,四川的竹编在青神”,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部,有着“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县平乐镇,一起去了解瓷胎竹编的制作过程吧!您看,艺人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着,长长的竹丝在他们的指间上下翻飞,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手中展开。瓷胎竹编中的酒具、茶具、花瓶及文房用品造型丰富,深受海内外市场的青睐。
材料的准备:制竹篾
一、材料的准备
材料准备主要是选择底胎和竹丝的制作两个部分。竹丝是进行瓷胎竹编的主要原材料,它是用竹子的外表皮径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底胎是用来制作瓷胎竹编的瓷器。
1、选择底胎
上好的底胎是决定瓷胎竹编档次的一个关键因素,第一要选择制作质量上乘,胎体没有瑕疵的制品作为瓷胎竹编的底胎。第二选择的底胎应表面光滑,只有这样才能给瓷胎竹编工艺品带来更好的编织效果。
2、竹丝的制作
竹丝是做瓷胎竹编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竹编作品的质量,竹丝的制作工序主要有:选竹、刮青、分条、分篾层、染色、分丝等。
(1)选竹
竹丝对竹子的选用比较讲究,选用纤维细长、质地柔韧、表面无损伤,无色斑的慈竹和单竹。竹龄要选用一至两年生的竹子,因为此时期的竹子弹性和韧性比较适中。我们从每个竹节处锯开,选用竹子中间竹节长的部分作为原料。竹子变成竹筒后,趁它表面水分较多,应抓紧时间刮青。
(2)刮青
刮青,是把竹材表面的青色胶质层刮掉,具体方法是:(采访)擦拭完后,接下来我们要对竹筒进行分条了。
(3)分条
我们在进行分条时,用力不要过猛,防止将竹子分的不整齐。通常情况下一根竹筒可分成12份左右的竹条,分条结束后,便要进行分篾层了。
(4)分篾层
分篾层说的通俗点就是起层,取出竹条用拇指和食指捏在离端口1厘米的位置,在竹条表皮向下0.2厘米的位置使用篾刀横向切入,然后用手弯曲一下竹条,竹条弯曲后就能沿刀口自然分层,完成后,再进行2-3次分层处理,分层结束后的这部分叫做竹篾,含有表皮的这一层在编制时主要用作纬线的编织,叫做编篾,其余的部分主要用作径线的编制,叫做径篾。编织中常用到彩色的竹篾,对于这些只要进行一次染色工作就能达到目的。
(5)染色
染色时我们选用渗透性强,而且不容易褪色的矿物染料作为染料,首先将染料倒进水中,加入的染料与清水的重量比例为1:100,充分搅拌,染料完全溶解后,将竹篾放入,并用篦子盖住,再把重物压在篦子上,使竹篾全部浸入染液中,然后加热进行煮染。煮染的温度应在90摄氏度左右,时间控制在1小时上下。煮染结束后,去掉重物和篦子,竹篾自然冷却后,进行下一步工作--分丝。
(6)分丝
分丝指的是把竹篾分成所需细度的竹丝。分丝使用的工具是排针,1厘米宽的篾层分出的编篾根数称为丝数,丝数有2-48丝不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排针。编篾所作的编篾较窄,径篾做成的编篾相对来说宽一些。把准备好的竹篾放在压扳上,再将排针压在竹篾上,按住排针,然后抽动竹篾,竹篾就被分成了竹丝。竹丝的制作就算完成了,那下面我们开始编织吧!
材料的准备:编织
二、编织方法
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竹编的原理就是类似地球径纬线交织的方式进行编制,只是这里的径纬线由径篾和编篾所替代。瓷胎竹编在编织时由于底胎的不同,所用到的编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今天向您讲述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物品--花瓶和茶杯,来讲述一下瓷胎竹编的编织方法,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花瓶是怎么编织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以上好的景德镇白瓷为底,带有四川地域特色——“熊猫”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在实际编织过程中,按照花瓶的编织顺序,一般可将花瓶分为五部分,如图所示第一部分,第二部份,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首先从第一部分开始编织,第一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中间比较平坦的部分,它属于平面竹编,关于它的编制方法,在以前的节目中已径讲过,不再细述。瓷胎与竹编是怎么样结合在一起的呢?怎么才能结合的天衣无缝呢?
首先要根据底胎最大直径选择与它的直径接近的平面竹编瓶套。他们沿线将瓶套两边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接着把瓶套套在了底胎的中间位置,使瓶套上边缘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整理平整,用绳子牢牢固定住。接下来用剪刀沿瓶套与底胎得结合处旋转一周,挑出空隙,将专用胶水均匀地抹在底胎上,然后把瓶套上边缘挤压到底胎上。等到粘实后,用绳子在瓶套的中间位置缠绕两圈,用手按住花瓶,另一只手用力拉绳子,使绳子受力,沿着顺时针方向滑动,一直到最下方,如此反复几次,瓶套就和花瓶紧密地贴在一起了,最后用专用胶水再将下部粘牢,您觉得巧妙吗?接下来就要进行其它几个部分的编织了。
在编制之前,应确定每部分径篾的长度,径篾的长度应是这个部分的长度再加上10厘米,长度确定后,要将径篾处理一下。
处理时,将用到的径篾叠放到一起,为了让径篾能整齐贴在一起不脱落,用水将径篾沾湿,用篾刀将它们刮成需要的弧度,也就是顺着花瓶的弧度,使径篾的间距不发生改变,等到处理完就可编织了。用到的编篾进行一次刮丝处理,刮丝就是将在分丝过程中留下的毛刺去掉,使编篾更加光滑。
接下来要编织第二部分,应从这部分的最细处开始,第一步是用一根径篾量取了花瓶最细部的长度,并截取这个长度。第二步是将编篾与径篾连接到一起,使用三根编篾与每根径篾连接。此处的径篾共使用32根,把三根编篾分开一些距离,用第一根径篾大概中点的部分压住中间的一根编篾,并用第一和第三根编篾压住第一根径篾,紧接着用第二根径篾挑起中间的一根编篾并压住第一和第三根编篾。再用第三根径篾挑起一三根编篾压住第二根编篾。第四根径篾重复第二根径篾的做法,如此反复,把径篾均匀的平铺在编篾上。我们用镊子调紧编篾,使径篾固定,能够均匀地分布,长度是在第一步操作中截取的长度。
第三步是拿起编篾的两端,将径篾围在瓶颈的周围,将它们按照挑一压一的方法穿过径篾,每穿过3至5根径篾,需要换另一根编篾,这样循环进行,将三根编篾依次编织到径篾上。编织的同时应收紧每一根编篾,经过3到5圈的编织,就固定在瓶颈上,接着调整每一根径篾,使它与编篾垂直并均匀分布,然后将径篾调节成一根高,一根矮的效果,高矮相差2厘米。
然后继续编织,当编篾即将用尽时,需要接入新的编篾,接入编篾时要将接头处多留出2厘米,用原来的编篾压住新接入的编篾,再用径篾压住这两根编篾,编织半圈左右,再把编篾接头处的多余的2厘米,用手按住并折断,这样一根新的编篾就加入到编织中来了。以后的编织沿上方向或下方向进行,按照顺序编织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会涉及到彩虹图案的编织。
当花瓶编到这部分时,会遇到直径突然变大的现象,径篾的间距也变得很大,如果再继续编织,编篾与底胎结合得不会十分紧密了,怎么办呢?
我们这就需要在每两根径篾之间重新插入32根径篾,插入前应处理一下,使径篾的插入端变为楔形,长度为2厘米,这样是为了更自然的过渡。将它们加入到在原来编篾当中,每隔一根加入一根新的编篾,插入的深度为0.5毫米,每插入2-3根新径篾,用编篾再次按照压一挑一的方法编织。讲到这里有的观众会问,这上面的图案是怎么编织的呢?那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图案主要是靠编篾颜色的差异来体现的,在视觉上形成图案的效果。
当超过平面竹编最上方黑线部分时,要进行锁口工作。
锁口时重新使用三根编篾逐一进行编织,交替进行,三根编篾依次循环缠绕在径篾上,每穿过一根径篾就要换另一根编篾,一边编织一边进行拉紧,编织两圈,使外表形成螺旋状,然后用针挑起编篾与径篾交叉缠绕的缝隙把编篾尾头塞进去,露出的多余部分剔除。此时锁口结束,最后用刻刀顶住径篾,去掉多余的径篾。
接下来编织第四部分,这部分也存在着突然增大的问题,需要加入32根编篾,方法与上面讲到的一样,锁口方法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个花瓶第五部分的编织,此处的起头方法与锁口方法还是一样的。编制时,只要将花瓶翻过来编织便可。
当整个花瓶的编织工作全部结束后,在每一个锁口处,刷上一层薄薄的白乳胶,使它们不容易破损。这样一个具有明显四川特色的熊猫瓷胎竹编工艺品便呈现在您面前了。
接下来我们再以一个茶杯为例,讲述一种不同的编织方法。在编制过程中主要是杯身的编织和茶杯盖的编织,杯身的起头与锁口方法与花瓶的编织方法一样,最不同的就是茶杯盖的起头方法了,下面就看一看茶杯盖的起头方法。
茶杯盖的起头
首先选择编织用的径篾,拿起它与茶杯盖进行比对,径篾的长度要比茶杯盖的长度长一些。如果茶杯盖直径是10厘米,那么选择的径篾长度应是20厘米左右。像今天的茶杯盖,需要8根径篾。把剪好的径篾戳齐,把它们横向叠加到一起,为了让径篾能整齐贴在一起不脱落,用水将径篾两边沾湿。戳齐后将一根径篾对折,与其它的径篾放在一起比对,找到所有径篾的中心点,然后用刻刀从径篾的中心点以外1.5厘米处向着中心点纵向斜削,中心点向外的两个方向都需要进行,最后使竹篾形成中心部分略细,向两端逐步放宽的形状。
接着我们用温水将工作台板打湿,在特制的工作台板上先找出中心点,当作圆心的位置,将一根径篾的中心放在圆心上,接着再将长短相同的径篾以同样的方法放在同一个圆心上,并使它们分布均匀。
接下来把三根径篾做为一组使用,沿圆心开始编织,对径篾压三根挑三根的方法依次进行缠绕,编织过程中,要时时观察径篾之间的间距,如果看到间距不等了,就要随时用镊子将它纠正,编篾缠绕8圈结束,起头完毕,接着拿起一根编篾顺着刚才起头的图案开始编织,用压一挑一的方法进行编织,编篾压下一根径篾,再挑起一根径篾,以此类推逐一编织。直到编织到与茶杯盖顶端大小一致时,编织可以暂时停止了,接下来需要把它是固定到茶杯盖上。
用刷子沾上万能胶均匀的涂抹在竹编的背部以及茶杯盖顶部,放置大概2分钟,然后把茶杯盖和竹编粘和在一起了。粘合的时候要注意比对整齐,用力按压结实。粘和后的须放置8小时以上,才能继续进行编织。以后杯盖的的编织方法接着刚才的编织继续编织便可,至于茶杯盖的收口工作与前面相同,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制作瓷胎竹编工艺
三、上漆
瓷胎竹编编织完毕后,还要在竹编的外部进行两次上透明漆,一定要横向刷漆,均匀地刷上一层,这样油漆能将竹编的空隙填平,这一次我们管它叫做底漆,起到保护底胎的作用。晾置3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上漆,这次上漆是为了提高瓷胎竹编的亮度,而且在色泽上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径过上述多道工序,一个瓷胎竹编作品的制作便完成了。
近年来,瓷胎竹编编织技艺又有了突破,已径移植到无胎产品中,开发了竹编首饰盒和竹编包类、竹编动物等新产品新品种。瓷胎竹编工艺品古朴典雅,不仅民族艺术色彩浓郁,而且极具个性,彰显品味,人们把它们视为一种交往的纽带,或当作饱含真情和美好祝愿的一种象征!
竹编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竹编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需要而发展的。径历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来的瓷胎竹编犹如一朵绽放的民族艺术之花,已径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部份图片由地理风光与民俗纪实摄影师姜曦拍摄)
[...]瓷胎竹编是在晶莹的瓷器外面用竹丝编织而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它在成都的主要产地,位于成都市所辖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镇。平乐古镇的建镇历史已有2000多年,历史上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这里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是川西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和文化走廊。从地理条件上观察,平乐镇群山环绕,四周都是苍翠的山峦,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平坦而秀丽的绿色小盆地。尤其是当地多达4.5万亩的竹海,更为瓷胎竹编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