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lin Hiram King(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在1911年的著作《四千年的农民:中国韩国日本的永恒农业》中,最早将“永恒的”、“农业”这两个英文字汇连接并用(permanent agriculture)。

澳洲人P. A. Yeomans在1940年以地质知识为基础,提出从观察出发的土地利用模式。他发明一种管理水源供应与分配的方法:关键线设计。Holmgren运用关键线原则在墨尔本设计了一个生态村。

Howard T. Odum(美国生态学家)也促成了朴门的发展,尤其对Holmgren深具影响。Odum强调生态学中的系统结构,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这原理主张任何自然系统都倾向将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最大化。例如,一座森林的总热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将太阳光转换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样的动、植物体内;相反的,一片麦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经常需要以肥料的型态来补充能源。

Esther Deans所提倡的不翻耕农作法,也是早期的启发性主张。

较晚近的影响,则来自越南的蔬菜鱼塭暨动物圈养(VAC)系统,这是由政府所支持的资源回收制度。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高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开始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生物多样性,并且毁灭了数十亿公吨的肥沃土壤。他们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开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

朴门这个词汇最初意指“永恒的农业”,但也迅速扩大到“永恒文化”的意涵,因为一个能真正维持永续的系统,必然涵盖各种社会面向。

在Permaculture One出版之后,Mollison与Holmgren规划了数百个朴门场址,并且进一步修正与深化他们的概念,也把这些资讯汇整成更详细的书籍。Mollison在80个以上国家进行授课,有数百位的学生曾经参与为期两周的设计课程。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门的概念已经从农业系统,扩展到全面的永续人类居住环境。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1980年代中期,许多学生已经成功的实践所学,并开始自行教授相关知识技能。各种朴门相关的社群、计划、社团、研究机构,在上百个国家中内快速形成。在1991年ABC公司拍摄了四集的电视纪录片,名为“地球的园丁”,介绍朴门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Youtube上可看到该影片的片段。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朴门起源于澳大利亚,如今已成为一股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如今朴门有两股分支:一、原初的朴门;二、设计的朴门。原初的朴门,试图要精准地仿效自然界的组成与运作,而发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态系统。

设计的朴门,把自然生态系中各种有用的关系,运用在设计基础中。它所呈现的结果可能不如“森林园圃”那样“自然”,但依然尊重各种生态原理。仔细观察自然界的能量流动模式,而发展出高效率的系统。它也被视为自然系统设计(Dr. M Millington and A Sampson-Kelly)。

请输入图片描述

Permaculture的历史,来自farzad jalilian tabar编著的《Agriculture》Methods章节。

如今的永续设计,已经不只是一套设计方法,它也是让人类重回地球生界的一种文化。

请输入图片描述pacific-edge.info上面的朴门永续设计发展的详细历程很有趣:A short and incomplete history of permaculture